理学院“科学沙龙”系列学术讲座(董旭 副研究员)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
海洋科学长基计划建设-系列讲座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14:30-16:00
报告地点:C302 (腾讯会议号:147-698-066)
报告题目:涠洲岛珊瑚礁海洋酸度、CO2通量和碳代谢速率动态变化:基于浮标的观测研究
报 告 人:董旭 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董旭,硕士生导师,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副研究员,海洋-大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气候效应创新团队成员,自然资源部北部湾和海峡西岸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骨干。主要从事海洋酸化和碳循环研究。近年来在珊瑚礁海洋酸化观测、形成机理和演化趋势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等主流国际期刊上发表。
报告摘要:珊瑚礁通过两个关键过程展示环境变化如何影响其健康:净钙化(礁体构建和溶解之间的平衡)和净生产(生物体生长和分解之间的平衡)。为了更好理解这些过程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系泊浮标法对涠洲岛珊瑚礁上的海水 pH 值、文石饱和状态、二氧化碳通量和碳代谢速率进行了连续 37 天的同步高频测量。研究发现珊瑚礁生态系统净钙化和净生产密切相关,即使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也持续存在。这种联系可以通过珊瑚礁碳酸盐沉积物如何对水化学变化做出反应来解释。我们的研究显示,研究地点珊瑚礁大多处于生态系统尺度的净溶解状态,并且生物体消耗的能量多于产生的能量(即异养状态)。这表明当生物体的分解多于生长时,珊瑚礁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净溶解。对于活硬珊瑚覆盖率较低的礁体来说,这一点尤其明显。当礁体溶解时,会释放出碱度来平衡生物呼吸引起的酸度增加。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生物呼吸,而不是礁体钙化,是研究地点礁体向大气排放CO₂的主要来源。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2024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