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科学沙龙”系列学术报告(董建文 教授)
报告题目:拓扑双层超构光栅
报 告 人:董建文(中山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地点:理学院 202
报告时间:2025年7月4日16:15
报告摘要:
非对称辐射是微纳亚波长结构(如超构光栅、光子晶体)常见的光学特性,它表现为向上/下辐射场振幅和相位的差异性。实现非对称辐射在提高光子器件能效及相干光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了非对称辐射光学的赝偏振新概念,为非对称辐射建立了统一的物理图像。阐明了连续域束缚态(Bound State in the Continuum, BIC)和单向导模共振(Unidirectional Guided Resonance, UGR)等拓扑光学模式是两类特殊的赝偏振。在错位位移的双层超表面中实现了赝偏振涡旋产生与分裂的灵活调控,进而独立调控面外辐射光场单向度和相位差。提出了半整数赝偏振涡旋与相干完美吸收的联系,实现了相位差从π/2到3π/2连续可调的鲁棒性相干完美吸收。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阐明了非对称辐射调控Fano共振散射谱的物理机制,实现了高对比度角度-波长选择性成像,克服了传统能带色散对滤波成像的限制。上述研究结果为非对称辐射光学行为的拓扑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实现光控和非对称动态调制的新型光子器件,在光电探测、热辐射、micro-LED控光、量子发射、增强现实和精密双层纳米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
董建文,中山大学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获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教育部青年科学奖等。长期研究微纳亚波长结构光物理与应用,形成了微纳拓扑光子学、微纳超表面光场显示/成像等方向。首次完成国内第一片厘米级超表面、基于超透镜阵列的3D光场AR显示模组。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部重大项目,主持首批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发表论文150篇,含Nature Materials/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eLight/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Photonics。发表含30页长文综述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等综述论文7篇。成果中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 8 项(含美国专利 1 项)。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全国超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激光》、《光子学报》、《红外与激光工程》、《激光技术》等杂志编委。现任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理学院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