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理学院科研情况通报(2007-6)




最近,理学院化学系郭锡坤教授等一项专利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另李丹教授的两篇论文分别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Chemical CommunicationsCrystal Growth & Design上发表。
发明名称:一种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还原一氧化氮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郭锡坤;陈庆生
专利号:ZL200510037084.7
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授权公告日:2007年9月12日
证书号:第346255号
授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期刊简介
Chemical Communications是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该刊物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化学一级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中科院SCI学术刊物分区中属于2区(top)刊物,2006年影响因子为4.521。
Crystal Growth & Design 是美国化学会 (ACS) 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是国际晶体化学类最重要的刊物之一,2006年影响因子为4.339,在中科院SCI学术刊物分区中属于2区。
题目:pH-Induced formation of metalloligand: increasing structure dimensionality by tuning number of ligand functional sites
作者: Wen-Xiu Ni, Mian Li, Xiao-Ping Zhou, Zhen Li, Xiao-Chun Huang, Dan Li*(通讯作者)
发表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7, 3479-3481
摘要:本文报道了利用硫氰酸亚铜与希夫碱配体在水热条件反应下,通过调节反应体系酸碱性而得到的两种配位聚合物。由于所使用的希夫碱配体含有N-NH-C=O基团,铵基上的氢原子在中性的水热条件下可脱去,从而使基团可由酮式互变成醇式N-N=C-O- 进而增加了氧原子的配位能力,且可螯合二价铜离子形成配合物配体。证明了通过pH调控可使原先为线性二齿配位的配体转变成具有四齿配位功能点的平面配合物配体,而配体上配位功能点的增加有利于形成高维的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
题目:Metal-Directe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From Mononuclear to 3D Frameworks Based on In Situ Tetrazole Ligand Synthesis
作者:Zhen Li, Mian Li, Xiao-Ping Zhou, Tao Wu, Dan Li* (通讯作者), and Seik Weng Ng

发表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7, 7(10), 1992-1998.
摘要:本论文致力于运用晶体工程策略中的金属调控和超分子作用的影响来开发新颖的配合物结构。在原位合成的工作背景下,系统研究了不同的d族金属离子(Zn(II), Cd(II), Cu(II), Ag(I))与吡嗪腈和叠氮化钠自组装合成的五种新型吡嗪四氮唑配合物。这一系列的配合物展示了从离散单核构型扩展到一维、二维、三维聚合物的构型丰富性。研究了影响结构的因素和固体光致发光性质。本工作为进一步组装新的超分子结构和设计发光材料提供了很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