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忠平教授参加水利部组织的湄公河三角洲国际联合科考
应水利部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邀请,2025年8月11日至18日,赖忠平教授作为中国专家团的专家成员带领研究生赖萍和冯昕琪同学赴越南和柬埔寨参加澜湄下游平原和三角洲河道演变国际联合考察。
湄公河是澜沧江的下游,是连接青藏高原与中国南海的重要跨国水系,其水、沙输运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和三角洲等近岸海洋环境影响深远。近年来,流域下游面临河床下切、岸线侵蚀、入海泥沙通量及粒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等问题,威胁河口三角洲地表的稳定与流域可持续发展。
这次科考由水利部发起、长江委员会组织实施,聚焦河湖关系、生态保护、三角洲治理、咸潮入侵等问题,并与越南和柬埔寨相关管理部门和大学的管理和科研人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赖忠平教授在越南水利大学做了题为“Glacial incision and deglacial aggaradation process determines deltaic groundwater arsenic pollution”的学术报告;在柬埔寨湄公河国家委员会和洞里萨湖管理局,赖忠平教授做了题为“Mekong delta groundwater arsenic pollution mechanism: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的学术报告,博士生赖萍同学做了题为“The role of millennium-time scale resolution chronology in reconstructing delta sedimentary process”的学术报告。
本次科考覆盖越南芹苴、胡志明、柬埔寨金边、洞里萨湖等多个关键节点区域,围绕潮汐入侵、岸线退蚀、河流采砂、水文调查和沉积物运移等核心议题展开实地调研,与越南水利大学(河内、胡志明校区)和柬埔寨洞里萨湖管理局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取了大量沉积与水文资料,并讨论了未来的合作计划。
图1:赖忠平教授在柬埔寨湄公河国家委员会和洞里萨湖管理局作报告。
图2:博士生赖萍同学在柬埔寨湄公河国家委员会和洞里萨湖管理局作报告。
图3:在越南芹苴江心洲(左)和柬埔寨洞里萨湖(右)采样。
图文:赖忠平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