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科学沙龙”系列学术讲座(肖红伟 教授)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
海洋科学长基计划建设-系列讲座
报告时间:2025年5月28日(星期三)15:00-17:00
报告地点:高水平实验楼A314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482-292-543)
报告题目:大气稳定氮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报 告 人:肖红伟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人简介:肖红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19年至2020年为迈阿密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RSMAS)访问学者,2011年至201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5年至2022年任职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曾先后10余次参加西太平洋、印度洋、南海以及珠江科研考察,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海洋调查地质队队长。在全国30余个站点进行了长期气溶胶样品采集,包括南海永兴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主要从事大气氮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相关工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年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重点研发子课题和省级重点项目等。
报告摘要:活性氮(如:NO3-、NH4+和ON)不仅是陆、海生态系统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元素之一,而且是大气气溶胶和降水的重要组成成分。大量人为释放的活性氮增加了城市大气污染,并通过传输影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是国际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稳定氮同位素(δ15N) 能保留物源和转化过程的信息,氮同位素在环境地球化学及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运用,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所认可。然而,活性气态氮(如NOx、NH3)释放到大气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并导致氮同位素发生分馏,那么大气氮同位素分馏机制是什么?如何利用氮同位素分馏机制确定大气初始氮源同位素并示踪大气氮源?城市灰霾发生时气溶胶氮组成形成机制及传输机制是什么?大气活性氮沉降后对生态系统,特别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2025年 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