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
科学沙龙
STU-GTIIT光学论坛
资源共享
友情链接


科学沙龙(吴启辉)--2025.5.21




理学院“科学沙龙”系列学术报告(吴启辉 教授)

报告题目:锂硫电池的阴极载体材料

人:吴启辉 教授(集美大学)

报告地点:理科楼 201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55219:30

报告摘要:

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由于其高容量和环保友好,被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或者替代品。但由于硫的低电子导率、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循环过程硫电极的体积膨胀,锂硫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受到阻碍。本研究从锂硫电池的阴极载体出发:1)制备的高硫载量的多孔ZnCo2O4纳米材料,使电极硫载量达到10  mg/cm2, 在1C的电力密度下循环,电池的容量可以保持在1000  mAh/g;2)制备宽温域锂硫电池阴极BiVO4载体,拓宽了锂硫电池的应用温度范围,同时研究发现在低温下,锂硫遵循和常温不同的电极反应过程,用现场谱学手段研究了锂硫电池的低温反应机理;3)研制超低温锂硫电池阴极Bi2O3/rGO复合物载体,使电池的工作温度降低到-60摄氏度

报告人简介:

吴启辉,男,博士,集美大学三级特聘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学者。本科和硕士毕业厦门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师从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李述汤院士和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刘美林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器件与材料、电化学防腐、固体/固体和固体/液体界面及其改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重点基金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基金,主持福建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和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各1项,参与了科技部“973”子课题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创新奖1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高水平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90多篇,论文他引次数达5500多次,H-index为50,入选由斯坦福大学John P.A.  Ioannidis教授团队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理学院

202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