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科学沙龙”系列学术讲座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
海洋科学长基计划建设-系列讲座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8日 8:30-12:00
报告地点:C座302会议室 腾讯会议:846-602-559
报告题目一:地球如何进入冰室状态?
报告人:刘青松,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南科大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2005年获得欧盟Marie-Curie
Fellowship。2007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从事海洋磁学综合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引用万余次。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8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2019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20入选国家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开创南方科普大讲堂,发表《碳宝历险记》、《轻松读懂大学》、《长征路上的地质故事》等科普书。组织编辑《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科普书。
报告题目二:长江三角洲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报告人:年小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第四纪年代学与地貌演化研究,特别是释光技术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研究重点涵盖不同时间尺度与多类型沉积物的释光测年方法学研究,及其在三角洲环境演变、人类起源与演化等领域中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地层与年代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Ancient TL》期刊编委、《海洋学报》(中英文版)第一届青年编委等职务。
报告题目三:污水处理过程中磷的转化路径及其回收利用
报告人:王倩,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教授,从事于磷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生物吸附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生物过程的热力学计算等方向的研究。王教授曾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8日 14:00-17:30
报告地点:C座302会议室 腾讯会议:622-200-567
报告题目四:气候驱动下的尼罗河三角洲早期农业文明演变
报告人:陈中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陈中原,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地貌学(Geomorphology)学报主编,墨尔本大学荣誉教授;美国Smithsonian研究所博士后;长期从事流域-河口三角洲地貌环境演变、早期农业文明起源、气候海平面波动、以及流域建坝对入海物质通量变化的研究。任国际EMECS科学委员会委员;领导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部长江与尼罗河三角洲研究项目团队;曾担任国际地貌学学会(IAG)中国国家代表、国际陆海相互作用项目(LOICZ)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要职;为亚太(APN)国际组织大河三角洲战略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欧盟第七框架合作项目、中埃、中澳、中英和中日等国际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Pl);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成果200多篇(包括Nature,
Geology,
PNAs等),多次在国际学术大会(EMECS、ECSA等)做特邀学术报告;主编10本流域-三角洲专辑;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报告题目五:与黄河密切相关的几个学术问题
报告人:苗晓东,河南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教授,长期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释光年代学、环境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国和美国的黄土、沙地、河流和冰川的年代学、沉积学和环境考古领域。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硕士,南京大学本科;于2020年5月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H指数25。
邀请人:赖忠平 教授
欢迎参加!
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2025年 5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