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
科学沙龙
STU-GTIIT光学论坛
资源共享
友情链接


科学沙龙(董宏坡)-2025.6.15




理学院“科学沙龙”系列学术讲座(董宏坡 教授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

海洋科学长基计划建设-系列讲座


报告题目:海洋环境微生物组学

人:董宏坡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6月15上午1000

报告地点:高水平实验楼C3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董宏坡,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厦门大学生物学硕士,厦门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曾任暨南大学水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微生物驱动的碳氮循环微生物生理代谢功能研究;利用环境组学结合同位素技术,系统研究了光合微生物吸收活性氮素的分子机制;利用氨氧化微生物纯菌结合现场观测,深入探讨了滨海湿地硝化微生物驱动的氧化亚氮产生过程;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结合现场观测,首次在滨海湿地发现了2新型古菌类群,一个参与了湿地主要污染物芳香烃的降解,另一个参与了湿地甲烷的代谢最近在海洋阿斯加德古菌多样性及其与地球演化和真核生命起源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首次揭示真核生物和古菌共同祖先的起源时间线以及可能的古菌姐妹枝,并破译了该共同祖先可能的生活方式,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奥秘及演化历程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本人作为最后通讯作者以Research Article 的形式于20255月7日在Nature 上发表。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包括Nature, ISME J (2),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Plant Physiology,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入选广东省扬帆支持计划。曾获得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现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海洋专委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特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评审专家。

报告摘要:

利用组学技术结合同位素示踪和生物化学等手段系统开展了海洋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的机制研究,为认识海洋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以及开发和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这些研究包括1)解析了海洋颗粒和溶解有机物中蛋白质组成,阐明了其来源及在海洋垂向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揭示海洋浮游植物碎屑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和机制,2)揭示了海洋浮游植物响应氮和光变化的关键基因和途径,阐明了其在光和氮胁迫下生理性状改变的分子机制,3)系统研究了氮循环微生物在河口湿地的群落组成及分布规律,揭示驱动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的主控因子4)揭示了红树林湿地古菌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发现并鉴定出多个全新的古菌类群,解析了其进化历程、生态功能和地理分布。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