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汕大本科生吴梓源等在国际专业顶刊发表Invited Research Article




2025年2月18日,理学院海洋科学专业(海洋地质方向)三年级本科生吴梓源同学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地貌学领域顶级期刊《Geomorphology》(国际地貌学会会刊)上发表特邀研究论文(Invited research article),题为“Response to sea level change in a non-deltatic costal plain:Insights from cores chronologies”。


对全球滨海地区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演化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是,对于全球非三角洲平原海岸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海平面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的研究则还极其有限。本研究选取了汕尾地区典型非三角洲平原海岸沉积体系做为研究对象,钻取了两个到达基岩的岩芯,测试分析了光释光年代、碳十四年代、沉积特征等,综述评估了已发表的东亚地区非三角洲平原海岸沉积体系中钻孔及年代数据、以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数据,讨论了非三角洲平原海岸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特征,探讨了冰期-间冰期旋回海平面变化、近三千年以来人类活动对非三角洲平原海岸沉积体系的影响。也尝试解释了光释光测年过程中观测到的敏感性变化的原因及其与物源转换的关系。


大一时,吴梓源就主动要求参与赖忠平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只因被赖老师精彩的讲课吸引。自进入课题组后,他从厘清科学问题、到野外采样、到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到数据处理和分析、再到组会汇报(每个阶段都做PPT汇报),全面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到中文、英文的文章的撰写中去,进一步锻炼学术写作的能力。2024年2月,吴梓源同学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汕大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陆丰、惠来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微体古生物与沉积相分析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的研究论文。2024年6月,吴梓源在广东梅州参加“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并做了题为《广东汕尾龙江海岸带钻孔沉积物年代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的报告。2024年8月,赖忠平教授领队,吴梓源同学赴往柬埔寨金边参加亚洲大河国际会议,并作了题为“Luminescence dating of river terraces and implication to 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in headwa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Tibetan Plateau”的学术报告,获得了一等奖。这是吴梓源同学在青藏高原长江源区无人区的野外和研究工作,正就此研究撰写一篇国际刊物的文章。此外,吴梓源同学正在撰写题为“中国南海北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海侵年代和期次”的综述文章,目前,该稿件已投稿至中文核心期刊《第四纪地质与海洋地质》,已通过第一轮审稿,正在修改。


在梅州会议结束后,吴梓源同学与他的师兄刘岳昕(共同第一作者)沿着既定的研究思路展开工作。他们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的数据,反复推敲论证过程,字斟句酌地完善论文表述。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与精益求精,在地貌学领域顶级期刊、国际地貌学会的会刊Geomorphology(中科院二区TOP)上发表了一篇特邀研究论文。这篇论文从1月7日投稿到2月17日被接受,再到18日正式上线发表,一共39天,整个发表过程之迅速,着实令人惊喜!


文章通讯作者是导师赖忠平教授,参与发表的还有广东地质局的科学家、以及汕大的学生。

文章信息:Liu, Y.X.†, Wu, Z.Y.†, Long, G., Feng, X.Q., Lai, P., Fang, Z.B., Wu, W.W., Xu, J.W., Xu, G.J., Tu, H., Li H.W., Wang, W., Lai, Z.P.*. 2025. Response to sea level change in a non-deltaic coastal plain: Insight from core chronologies. Geomorphology, 476, 109678. https://doi.org/10.1016/j.geomorph.2025.109678  (Invited Research Article)

图文 | 吴梓源

排版 | 媒体中心-周鑫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