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海洋牧场产业科技成果典型案例评选中,汕头大学理学院案例《华贵栉孔扇贝种质创制与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该项目由郑怀平教授团队负责,是学校在海洋牧场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代表举措。
华贵栉孔扇贝作为我国南方及我省特色贝类,曾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 2000 年前后,产业陷入养殖种品质、抗性与产值不佳困境。为此,汕头大学贝类团队自 2007 年开启科研攻坚,于2015 年成功培育出我省首个国家级养殖贝类新品种——华贵栉孔扇贝(简称“南澳金贝”),其具备“三高一强”优点,即感官、营养、养殖效益高与抗逆性强优点,深受青睐。近年来,团队培育出 “汕大黄金贝” 新品系有望成为下一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为我国南方扇贝养殖注入新活力。
“南澳金贝”的育成和养殖推广深受养殖业者的喜爱。项目组通过多举措积极推广,其已在粤东等多地广泛传播,且迈出国门,于马来西亚沙巴州成功养殖,成为我国首个出海贝类新品种。调查显示,近年来其良种覆盖率近 100%。2018 - 2022 年五年间,累计推广养殖面积 39.7 万亩、产值 127.02 亿元、养殖效益 68.63 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大力推动南方扇贝养殖产业良性发展,在沿海渔民脱贫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产业注入新动力与希望。
近年来,我院积极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深入推进“双百行动”,发挥学院特色优势,深化校地合作,强化成果转化,推动“双百行动”走深走实,推动共建县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华贵栉孔扇贝项目,马洪雨教授负责的青蟹陆基立体化养殖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该项目针对南澳山多地少的现状,引进先进养殖技术,搭建陆基立体化养殖车间,预计2024年底前试产,有望打造“南澳青蟹”品牌。
陈伟洲教授负责的双百行动校地共建项目,根据南澳县具体需求,提供人才培训服务。该项目开展贝藻类养殖苗种培育、示范,研究新技术新模式,培训与服务养殖户。2023 年起派技术人员 20 人次赴当地,推广优良苗种 60 亩,促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连展老师负责的勒门海风场风功率预测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对提升新能源发电效率和电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粤东地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理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责任担当和科研实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为地方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片 理学院
文字 黄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