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
金融数学、应用数学
物理系
光电子技术与通信、
信息功能材料
化学系
材料化学、分析科学
生物系
应用生物化学与食品安全、 海洋生物技术与药物开发
海洋生物研究所
生物医药与先进材料
研究中心

旧版链接


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化学课题组颜秀利副教授在海洋氮循环研究中取得重要新进展




近期,地球科学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IF=6.4)在线发表了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化学团队成员颜秀利副教授及合作者关于亚热带流域氮循环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多种同位素技术揭示了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和人为因素对亚热带流域中不同形态氮的转化和来源的共同影响(Deciphering the effects of hydrological, biogeochemic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on nitrogen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watershed using multiple isotopes)。

 

该研究揭示了在不同水文条件下(比如降雨和非降雨期间)河流氮的动态变化受到水文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在非降雨期间,九龙江的两大支流(北溪和西溪)的氮循环主要由硝化作用和铵吸收过程主导。在降雨事件期间,虽然硝化作用依旧活跃,但两条支流中反硝化过程的路径有所不同:北溪主要在水体中悬浮颗粒物上进行,而西溪则主要发生于沉积物中,这一差异受到了沉积物特性和水流模式的显著影响。此外,随着水文条件的变化,点源和非点源对不同形态氮的贡献也呈现明显差异,强调了制定管理策略时需要考虑这些动态因素。通过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如何共同影响河流中的氮循环,能够更有效应对富营养化等突出环境问题的挑战,保护河流的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本研究不仅为九龙江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为全球其他亚热带河流的治理与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颜秀利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共同作者包括汕头大学吴俊文教授、郭小岚和姚安琦,海南大学高树基教授和博士后韩丽丽,厦门大学鲍红艳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李大伟副教授,以及台湾大学黄志川教授。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2176046, 42076041, 41806092, 42076038)、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NTF18103)和汕头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21112176541391)资助。

 

图文:颜秀利、吴俊文

 

 

 

一群人站在一起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表, 图示, 气泡图描述已自动生成